馬來西亞、新加坡過年風俗
出處 : 維基百科
2013-12-31
3357
馬來西亞、新加坡華人眾多,亦有華人過春節之風俗。
年節期間
- 初一前:購買賀年物品,俗稱「辦年貨」。
- 年三十晚:吃團圓飯。
- 初一:到廟宇上頭香、出門拜年。
- 初二:出門拜年,回娘家之日。
- 初三:通常不會外出拜年,因「赤口」,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,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,便會在年初四繼續。
- 初七:人日,撈魚生,是新馬一帶獨有的年菜。把食材準備好後要站起來,用筷子把魚片和其他配料拌勻,邊說:「撈起,撈起,撈個風生水起!」而且要越撈越高,以示步步高升。
- 初九:如果是福建人後裔則有天公誕,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,各家便開始祭祀。
漢化程度較深的少數民族
雲南白族
雲南白族過年時,要進行「放高升」的慶祝活動,即是在整棵的大竹子的竹節里裝上火藥,點燃以後可以將整個竹子崩上高空數十丈。有的地區還進行「拋繡球」的活動。
通古斯民族
中國東北鄂倫春族習俗
東北的鄂倫春族,在初一的早晨,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互相斟酒,晚輩給長輩叩頭,平輩互相請安。初二、初三舉行賽馬活動。正月十五全家人一起品嘗美味佳肴。正月十六的早上,鄂倫春族人會進行互相抹黑臉的活動。晚輩給長輩抹黑臉之前要先叩頭。